用真诚感化特殊群体
——记海安县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副主任蒋龙生
为了让一名6次“反水”的涉邪人员彻底转化,他不仅帮助其孩子入学,让离婚的妻子破镜重圆,还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16万元帮其购买门面房及住宅;为了教育涉邪人员,他甚至将被劳教的涉邪人员的孩子领回家抚养……他并不富有,10几年来一家三口蜗居在简陋装修的顶楼。
他叫蒋龙生,这位46岁的江苏海安县基层民警,2003年开始从事反邪教工作。他先后被评为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省公安机关十大爱民模范以及省级转化能手等荣誉称号。日前,记者带着一份敬仰之情走近了这位被人称为“傻子”的人民警察。
其实,蒋龙生调到海安县防范和处理办公室之前一直从事基层民警工作。
16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使年仅13岁的王士兵成了孤儿。时任海安县白甸派出所所长的蒋龙生在善后处理中认识了小士兵,从此成了他的“父亲”,这一牵手就是整整16年。
寒暑假他把孩子接回家悉心照料,周末他把孩子领到所里精心教导。王士兵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又以高分被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硕本连读七年。
孩子争气,老蒋也开心。但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蒋龙生来说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此时,他的父亲患肺癌已花尽了他的积蓄,他毅然举债2万元让王士兵跨进了大学校门。
李晓庆、张光劲、顾玉新是蒋龙生在海北派出所担任所长期间帮扶的第二批贫困孩子。如今,都已经完成学业。
“老蒋表面看上去很凶的样子,其实内心充满柔情。” 老蒋的妻子陈红(化名)告诉记者,蒋龙生对那些孩子特别好,十几年来家里从来没有积蓄,钱都花在这些孩子身上了,每年开学时就是老蒋最犯难的时候。
老蒋说,多年的教育帮扶工作中,党和政府给了他很多的荣誉,人民群众给了他很多的鼓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反邪教战线干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他坚定不移的职责。
(《江南时报》记者 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