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铁血汉子 大爱人生


(信息时间: 2010-06-1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铁血汉子    大爱人生
——记江苏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海安县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副主任蒋龙生
 
    今年45岁的蒋龙生,是一名基层反邪教干部。1988年,他从江苏省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海安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县城防暴中队、县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蒋龙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人性化的工作方法、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家庭利益为代价的奉献精神,赢得当地父老乡亲的敬重。
 
    为迷途人生重建精神支柱
 
    2002年3月,蒋龙生被调至县防范和处理邪教专案组工作,随后被任命为海安县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教育转化科科长。上任伊始,蒋龙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老百姓生活日渐富裕的今天,为什么有人会走上信奉邪教这一歧途呢?在走访了大量工作对象后,他发现,从事邪教人员或因工作压力大、或因生活过于单调枯燥、或有过曲折的人生经历、或疾病缠身无法排遣内心伤痛、或缺乏知识甚至基本生活常识、或性格缺陷导致心理障碍。而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缺失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没有健康向善的信仰,在时代潮流中失去了方向,像断线的风筝和脱缰的野马,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了尽快帮助这些误入歧途的邪教人员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蒋龙生首先找来宣传伪科学的邪教用书,自己啃起了这些“酸果”。结果,他发现这些邪教用书不仅破绽百出,而且愚昧落后。同时,他又找来大量文史知识、宗教知识和科普知识书籍,认真阅读研究,他要用最锐利的科学武器为邪教人员揭开伪科学的面纱。
 
    蒋龙生从他担任教育转化科科长那天起,就背起装满科普读物、宗教知识读物和常用药品、保健品的行囊,开始了他的“矫正迷途人生”之旅。海安县有278名邪教人员,蒋龙生挨家逐户、无一遗漏上门做宣传教育和挽救转化工作。其中,仅为做通在上海工作的两兄妹工作,他竟来回10多趟奔走5000多公里。蒋龙生善于用科学知识帮助邪教人员自觉与邪教作斗争,并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该县雅周镇一女村民,因丈夫工伤后终身残疾,希望通过练邪教功法帮助丈夫恢复健康。结果,非但丈夫的病没有任何好转,儿子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对此,蒋龙生多次登门和她一起分析练邪教功法致家业荒废的原因。蒋龙生利用她有文艺天赋的特点,帮她购买服装、道具、碟片和各种乐器之后,指导她办起了家庭戏曲文化室。现在这一戏曲文化室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小剧团。而剧团所演出的节目中,有许多都是这位女村民自编自演的反邪教节目。在蒋龙生的努力下,海安县先后建立起260多个具有反邪教功能的农村家庭文化室。
 
    用爱心温暖受创的心灵
 
    用赤诚之心,用满腔热情,用无私和奉献去温暖每一个受过重创的心灵,去唤醒每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性。这是蒋龙生做邪教人员转化工作的座右铭。2006年,为了将曾迷上邪教的汤某从外地接回海安做工作,他帮助汤某租房、买房。当时汤某仅有几万元积蓄,而要买一间店面房和两间公寓房则需要36万元之多。为了让汤某尽快有房做生意,过正常人生活,蒋龙生对汤某说:“我来帮你想办法!”第二天,他就骑着车子东奔西走,向亲戚朋友借得10万元,然后又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贷款16万元,悉数交到汤某手中。这让汤某感动得落泪,从此,与邪教功法一刀两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一女邪教功法传播者因严重违法被送去劳教,其读小学的儿子王小明因父亲遭车祸离世而无人抚养。蒋龙生回家后和做教师的妻子陈红一商量,就把正在上小学的王小明接到自己家里。从此,蒋龙生每天正常接送王小明上学、放学。王小明成绩下降时,他一次次找老师问情况,一次次帮王小明找原因。结果,王小明进步很快,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上的尖子,作文比赛还得过南通市一等奖。王小明的母亲劳教回来后,要接儿子回家。儿子对她说:“你如果再练邪教功法,下次我绝不跟你走。”看着儿子长高了,成绩又好又懂事,这位当年邪教功法的骨干泪流满面。从那以后,她与邪教功法彻底决裂了。
 
    19岁的农村姑娘吴某,辍学在家后受家人影响而信上了邪教,之后又在公开场合宣传歪理邪说,甚至独自赴京参与“弘法”活动。在和她几次正面交锋后,蒋龙生和她谈人生,谈美好未来。当吴某有所醒悟时,他随即帮她找到一份效益不错的工作。一天,吴某不慎被出租车撞上,倒地不能动弹后给蒋龙生打去求救电话。蒋龙生接到电话后,第一个赶到事故现场报警,叫救护车,然后掏钱帮吴某做各项检查、办入院手续。吴某住院期间,蒋龙生与妻子天天到病房里看望她。之后,蒋龙生夫妇又帮她介绍对象。在吴某的婚礼上,吴某当着众亲友的面,深深感谢蒋龙生给了她前途,也给她指引了幸福的人生。
 
    人民警察要做弱者的脊梁
 
    蒋龙生日记里写道: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不能或缺的是爱心,因为他是人民的警察,更是弱者的脊梁。1993年的寒冬里,一个年仅13岁名叫王士兵的孤儿站在了时任海安县白甸派出所所长蒋龙生面前。6年前,王士兵的母亲不幸离开了人世,谁知6年后,王士兵的父亲又走上了绝路。蒋龙生二话没说就将王士兵接回了家,并让他在自己家里过了第一个温馨而幸福的春节。春节过后,由于当派出所所长,几天回不了家,妻子又做小学毕业班班主任,照顾不了王士兵,于是蒋龙生将王士兵安排住进了镇敬老院。平时一有空,蒋龙生不是往学校跑,就是往敬老院跑,将王士兵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王士兵果然是个争气的孩子,在蒋龙生的悉心关照下,他一口气读进医学硕士班。其时,蒋龙生父亲因患肺癌住进了医院,家里开支很大。为了替王士兵缴学费,蒋龙生让妻子向舅舅借了仅存的6000元养老金,第二天,他又将亲戚朋友聚集一起,请大家帮助凑足王士兵的学费。“帮我度过眼前这个难关,我一定加倍报答你们!”话音未落,蒋龙生这个铁血男儿已是泪流满面。当天,他就又从亲友们手中借得2万元钱。
 
    王士兵上大学不久,蒋龙生被调到海安县海北派出所当所长。在一次与海北中学老师闲谈时,他得知学校里还有3名特困生。从此,蒋龙生又肩负起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责任。14岁的女生李晓庆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患病需要截肢,爷爷已80多岁。蒋龙生抽出时间帮助李晓庆一家跑镇、跑村、跑供水供电部门、跑学校,将所有能减免的费用都减免掉。李晓庆父亲需要做截肢手术,蒋龙生将当月的工资送到医院,并建议医院减免了部分手术费。张光劲、顾玉新两名特困生也在他的帮助下考上了江苏大学和省海中。
 
    蒋龙生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收养、帮扶过6名孤儿和贫困学生。2009年3月,蒋龙生被江苏省公安厅表彰为“江苏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获得10000元奖金。妻子陈红提议说:“换台彩电吧?”女儿蒋维维说:“等我参加高考后一家人出去旅游吧?”谁知第二天,蒋龙生就带着这弥足珍贵的10000元钱,来到海安县角斜镇周庄村他所帮扶的康存根家里,将钱交给康存根,让他养鱼养羊,尽快脱贫致富。在蒋龙生的帮助下,康存根承包鱼塘养鱼获得成功,并常年饲养30多只羊,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仅近4年以来,他就先后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国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授予“江苏省教育转化攻坚能手”称号,被省公安厅表彰为“江苏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记一等功。今年1月,他又被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表彰为“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对此,蒋龙生说,海安县公安局领导给了他很多信任,社会给了他很多支持,妻子和女儿给了他很多理解,这些荣誉应该是大家的。
(《南通日报》   记者  陆学进)
 
版权所有: 中共海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