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县检察院反贪干警工作比学赶超 斗志昂扬


(信息时间: 2013-04-0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以人为本,建一流队伍,人的因素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多年来,海安县检察院反贪局中层以上干部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年轻干警时时不忘比学赶超精神,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昂扬向上风气。

  领头羊

  景立维,海安县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1991年进入海安检察院工作,先后任反贪局侦查科科长、渎检科科长、反渎局局长、反贪局局长。

  2011年3月,一封举报某乡镇卫生院院长王某受贿的举报信摆在景立维的桌上,景立维敏锐觉察到了这份举报信的分量,立即组织全局干警展开初查,在掌握初步证据后,王某被“请”到了办案点。由于王某事先已经跟许多行贿人订立了攻守同盟,刚来的时候很不配合。景立维亲自指挥,与其斗智斗勇,王某终于败下阵来,陆续交代了其涉嫌收受巨额贿赂的经济问题。经请示上级领导后,景立维带领全局干警在全县掀起了查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项行动,通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斗,海安县检察院共立案查办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6件8人,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常青树

  海安县检察院反贪局还有这样一位老同志,虽已头发花白,但仍坚持在办案一线,他,就是陈祥官。自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检察院工作,一转眼已25个年头了,多少回寒来暑往,多少回日出日落,陈祥官已经记不清。经常有年轻干警不解地问他:“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怎么不申请调去轻松的岗位呢?”陈祥官总是笑呵呵地说:“这还算辛苦啊?以前我们办案基本上是靠一支笔、一张嘴、一辆自行车,取证都是靠自行车代步,去外地取证一走就是10多天。现在条件多好啊,办案现代化了,设备又先进,怎么会辛苦呢?”

  在办案中,陈祥官从不以老资历自居。每次谈话前,他都会认真准备讯问提纲,了解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沟通外围取证进度,在谈话时总能一针见血地点到对方的软肋。

  多年来,陈祥官在主办、参办的40余件职务犯罪案件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以及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确保每件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新生代

  最后一份笔录做完,已经是傍晚,顾不上吃晚饭,啃上几口面包,他又连夜从浙江开车赶回办案点。到达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钟,四周都是墨黑的夜色,只有警车的灯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对于他,这是太习以为常的生活。他,就是反贪局侦查一科副科长姜涛。

  2012年正月,到处都还洋溢着新年的味道,可海安县检察院反贪局的干警们却没有一丝轻松感。通过年前几个月的线索初查,他们已初步掌握了该县某乡镇党委书记于某的犯罪事实,于某曾在县公安局任副局长,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和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如果不及时对于某进行控制,将会贻误办案的最佳时机。姜涛主动请缨,要求上办案点,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干警积极响应,正月十五这天,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拉开了。如事先所预料,于某到案后极不配合,态度蛮横,为了能制服这个“老江湖”,姜涛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情况,吃透案情,制定详细的谈话方案。在审讯时,反复向于某灌输法律政策教育、反腐形势教育,并看准时机,紧紧抓住于某看似表面平静实则内心惶恐、思想斗争激烈的矛盾复杂心理进行攻破。他跟外围取证人员一起整理从银行调取的资料,抽丝剥茧地还原出资金流向和去处。最终,于某低下了他那曾不可一世的头!

  五年的反贪生涯,姜涛用实际行动解读和诠释了什么是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版权所有: 中共海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