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海安“四大效应”实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


(信息时间: 2014-06-3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近年来,海安县将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牢固树立“立德修学、成人成才”工作理念,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启智与明德共进,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工作中,注重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有力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是发挥教育部门的“主体效应”。建立县、镇、校三级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密切家校交流。全县各中小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规划和学校日常管理,列入教师绩效考评,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落实。开展法制教育师资培训,组织法制教案评比和青少年法制说课比赛活动等,有效提升了法制教育的水平。启动学校法制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学校在主题班会、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开展了法制演讲、法制手抄报、法制征文等活动。“学法小童星”、“遵纪守法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学法热情。

 

二是发挥政法部门“担当效应”。政法各部门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落实,全县128所中小学均聘请了优秀政法干警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选配了20余位法律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县人民法院邀请青少年参加庭审旁听,少年庭开展了结对帮教活动。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深入职业学校,开展就业风险防范法制教育。县公安局组织青少年参观看守所,体验式普法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县司法局组织律师走进校园活动,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涵。近三年来,政法各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500多场次,受教育面达11余人次。

 

三是发挥社会参与“协同效应”。县电台、电视台利用“举案说法”、“法治热线”专栏开展针对性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团县委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通过青春热线、维权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落实。县司法局、县妇联联合举办“女性法律知识讲堂”,开展“万家学法”活动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县级机关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廉洁诚信等内容印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让青少年学生“带法回家”。

 

近三年来,海安县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馆、青少年法制警示室等成为青少年学法的新载体。一批法制长廊、法制文化园、法制画廊在学校建成,法治小景观、法治小广场等让学生在读书小憩中默默接受法治文化浸润。

 

四是发挥社区资源“叠加效应”。近年来,海安县注重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加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义务讲师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海安县大公镇退休老干部储佳木依托自办的“家庭法制文化室”,接待青少年2500多人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800多场。开发区老干部支部开展“中国梦、法治梦”文艺演出活动,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了法治的熏陶。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队开展“大手带小手、学法路上一起走”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近年来,海安县各村居辅导站建设全面铺开,发放法制书籍10000多册,每年举办家庭法制教育讲座1000多期,培训家长20多万人次,丰富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海安依治办)

版权所有: 中共海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