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引领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命题,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法治建设规律、富有海安特色的建设之路,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突出打造法治文化研讨平台。为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海安组建了“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县市创建”“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行政”“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专题研讨活动,对如何推进法治文化、丰富和活跃法治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理论研讨已成为海安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深化法治县创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首届“法治江苏高层论坛”交流发言。
二、突出打造法治文化承载平台。法治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来体现,近年来,海安建设了“四馆两场一中心”,四馆即公务员、企业职工、农民、青少年法制教育馆,两场为法治文化广场、司法文化广场,一中心为青少年法制教育体验中心。建成了城东廉政法治文化园、李堡法治文化广场、曲塘中学法治文化园等镇级法治文化阵地。并逐渐向村居延伸,南海社区、洋蛮河社区等一批村居级法治文化阵地发挥了教育引导作用。家庭法治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成为群众学法的有效阵地,开设了法治短信平台,设置了法制一条街、普法长廊和一批户外法治公益广告。电视台《举案说法》《海安警方》、电台《法治热线》、海安时报《普法在线》,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学法需求。
三、突出打造法治文化参与平台。海安每年举办一届法治文化节,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十年征程,海安法治文化节已成为“传播法治声音、凝聚法治共识”的全民行动。通过论坛、座谈会、法制书画摄影作品展、法制征文、法制演讲、法制文艺、观摩法治文化建设现场等系列活动,做到城乡互动、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一批专家学者来海参加法治文化活动,指导工作,推动了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文化节办节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法治文化节节标、节歌,将法治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层次。央视《晚间新闻》专题报道:“江苏海安举办法治文化节,用法治文化活动提升法治意识”。
四、突出打造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法治文化需要传播,才能被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依托书画院、文化馆、歌舞团、文化站、村居农家书屋等,建设了100多个法治文化基地。组织法治文艺宣传小分队每年到各镇开展法治文艺节目演出100多场。县教育系统普遍开展了法制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校园法制文艺演出等活动。“家庭法制文化室”“党员普法岗”“普法文艺小分队”等特色做法的推广,丰富了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海安依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