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安县公安局按照“实战、实用、实效”的要求,以健全执法流程和落实执法责任为目标,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了警情、案(事)件、涉案人员及物品四个执法工作关键要素一体化管控,执法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执法质量明显上升,检察院纠违、监督法律文书同比下降25%,有效投诉、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0%。
一、强化管理,精细监督促规范。一是加强案事源头管理。严把警情源头关,由执法管理室对行政、刑事案件办理流程进行全程监管,所有法律文书统一出口,并进行办案期限提醒,通过短信和上网公示等方式向主办民警发布办案指令和工作提醒。此外,案卷材料统一由执法管理室保管,切实杜绝取证不及时、办案超期等执法问题;二是加强人员监巡管理。违法犯罪嫌疑人进出办案区登记、人身检查及信息采集、违法犯罪嫌疑人看管等重点环节实现全程视频监控。执法管理室采取网上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检查登记台账与核对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巡查管理,及时发现、消除办案区内的安全隐患,降低执法风险;三是加强涉案财务管理。执法管理室对涉案财物的收集、固定、移交、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监督,及时提醒办案民警从平台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定期对物证室内存放的涉案财物进行清点核查,对违规处置或者不及时处置等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涉案人员随身携带财物的保管和发还,均实行双人签字监督,防止因保管不善造成物品的遗失。
二、细化流程,标准运行树标杆。一是建立工作规范。县公安局进一步健全“日查、周评、月清”工作机制,每天对照检查物、账、网、库、卷是否一致。每周对执法管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适时通报相关所队。每月对民警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进行抽考,对案件当事人的执法满意度进行回访;二是明晰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值班领导、法制员和警情管理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并全部上墙公示,形成分工协作、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三是实行考核倒逼。根据执法工作业绩数据,评选侦查、查缉等“每季之星”,将晋升晋级、评优奖励向执法标兵倾斜,通过正面激励和责任倒逼,形成人人争当执法办案能手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执法培训。执法管理室建立民警执法“问题库”,及时掌握和反馈民警执法中的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方向,帮助所队理清民警执法思路,促进干警责任意识养成,有力提升基层所队的整体执法水平。
三、完善机制,提质增效控风险。一是推行执法办案积分制度。定期公布民警接处警、办案数量质量和排名并进行执法办案积分,同时开展办案指导帮扶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信息研判和执法数据深度分析,为所队打、防、管、控、建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是推行案事分级管理制度。按照“一般案件民警办、复杂案件警长办、重大案件领导办”原则,执法管理室根据案事性质、复杂难易程度,将案件分为不同等级,科学调配办案警力,避免出现案件重复交办、交而不办、拖延难办等情况,提高办案效率;三是推行集体通案制度。执法管理室对重大、疑难、复杂或有争议的案件,以集体讨论形式实行共同把关,按照承办单位通案、法制部门通案、县局分管领导主持通案和县局执法管理委员会通案四个级别,形成案件处理的通案意见,有效压降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