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县公安局全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信息时间: 2017-06-2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近年来,县公安局根据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版、创建法治公安示范区”目标,坚持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执法管理、法治文化、执法公开、涉案财物管控等执法规范化建设四大品牌,全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县公安局执法质量连续六年获评优秀,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公安队伍满意度一直稳居全市第一。2016年,县公安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一、严格执法责任,着力推进执法管理精细化建设。一是创新案管平台。打造1+N案管平台,建成县局案件管理中心加26个所队管理室的合成管理体系,通过日提醒、周通报、月考核,实现对警情、案件等关键执法要素的全过程、全时空管理。研发执法办案实时监督平台,讯(询)问开始后即时自动发送短信,办案单位领导、法制员通过音视频进行远程掌握、监督并实时指挥,监督部门则同步开展全方位督查并及时提醒。截止目前,县局案管中心共发布日提醒340期、周通报68期。检察机关监督法律文书同比下降25%,有效投诉和信访问题同比下降30%二是统一管控案件。在县局警务服务中心和基层所队接处警窗口设立“案件受理中心(室)”牌子,接待受理群众上门报案。案件管理中心统一扎口刑事案件立案审核,在案管中心设置受案室,统一受理各单位报送的案件,统一对接检察机关。受案室设立案件办理区,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高速扫描仪等相关配套设备,实行受理、审核、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公效率。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全面建立违规过问、干预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层级责任体系,严格区分负责人、审核民警(法制员)和办案民警责任,确保每一起执法事项、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对应到具体的责任人员。统一印制《案件审核质量跟踪表》,办案民警人手一本,对其办理的案件逐案登记,作为民警执法档案和落实执法责任的依据。去年以来,已经追究922人的执法过错责任。

二、规范处置流程,着力推进涉案财物智能化管控。一是把牢源头,确保数据鲜活。依托政务专网建成公检法共用的涉案财物管理系统,自动对接省厅大平台,设置物证登记、保管、移送、处理和期限提醒等多个管理功能,倒逼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确保数据实效。对涉案物品实行“一案一档、一物一号”的数据化管理,使每件涉案财物准确对应所涉案件、办案民警、保管民警、保管区域、法定期限等,确保源头清楚、去向明确、责任到人。二是畅通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公检法联合制定出台了《海安县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暂行规定》,将三家涉案财物统一纳入中心管理,不另设其他涉案财物保管场所,三家之间的移送、交接实行“换押式”流转,财物存中心不动,权属经系统转移,办案借用需权属机关审批,切实解决了不移交、不接受、有借不还等问题,有效规避了财物损毁、丢失、超期、失控等风险。今年以来,共计录入涉案财物367件,及时处置率达100%三是科学管理,不留后患难题。明确公安预审部门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公安侦查机关必须查清涉案财物权属,将案件移交预审部门办理时,涉案财物随案移交。制订了涉案财物登记制度、保管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细化监管主体,确保中心实体化运作。纪检、督察、法制、警务保障等部门形成日常监督合力,每月以视频督察、现场检查、案卷倒查等形式,对在办案件和移送起诉案件涉案财物开展专项检查和通报,有效提升办案效率。

三、坚持惠民导向,着力推进执法公开阳光化建设。一是拓宽公开渠道。以“互联网+警务”为新的增长极,通过“海安县网上公安局”网站、“海安公安”微信公众号和“海安公安”APP实行“三位一体”网上执法公开。开通接处警、案件办理情况网上查询功能,实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复议决定、未进入刑事程序的重大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刑事复议复核程序终结文书以及刑事立案决定等法律文书全部公开。去年以来,三个平台共公开信息2万余条,点对点浏览超过300万次,海安公安微信公众号入围江苏十大公安微信。二是优化网上功能。10110项公安行政许可、备案类事项全部上网运行,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治宣传、在线查询、咨询、预约、申请、受理等服务,运用“海安公安”APP开通办理临时通行证、自助移车、自助开锁等服务功能,2016年“微信移车”软件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截至目前,共提供便民查询8万余次,办结各类咨询求助1245起,为群众提供自助式服务约2.82万人次,110接警服务台接报此类求助警情数同比下降七成,有效推动110接处警工作减负增效。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做大做强警务服务中心,在公安内网建成执法服务工作平台,整合局长信箱、网上11012345热线、网上舆情诉求以及来信来访等12类执法服务诉求事项,实现对执法警务服务事项的一网受理、一站办结。两年来,共运转办理执法服务类事项3800余件,办理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在县城繁华复杂地段建立6个警务服务站并24小时运作,收集社情民意、受理报警求助、开展防范宣传、提供便民服务,全力打造透明型、服务型公安机关。

四、丰富内涵发展,着力推进法治文化多样化建设。一是注重引导细节。针对执法办案、管理服务、文化塑造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县局进一步调高调优执法服务标准,及时开展规范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规范处置流程,明确自由裁量标准,编制执法制度汇编,保障执法服务工作每个细节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融入到标准修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规范中,充分体现法治文化的方向性引导和渗透作用。二是维护执法形象。制订了公安民警文明执法行为规范、文明窗口建设标准和队伍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标准,每年召开法治文化节活动,进一步强化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和队伍形象意识养成,在作风建设、警容风纪、内务管理、规范执法等方面下功夫,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抓起,推动便民利民、执法为民行为习惯的不断养成,培养民警昂扬向上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切实提升公安队伍整体形象。三是推动典型选树。按照一所队一特色、后花园变百花园的思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不同的执法功能区营造不同的法治文化氛围,全面、系统地打造蕴含法治文化理念的警营环境,看守所、城北派出所、城南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挖掘蒋龙生、陶展、王峥嵘、张松斌等同志优秀执法事迹,开展每季之星评选活动,以此带动整体执法水平的有效提升。

版权所有: 中共海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