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制让群众感到“雷锋”就在身边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给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去年,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海安调研时,对该县首创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这样称赞道。近年来,海安县主动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村组社区,实施代理服务,担当“群众事务保姆”,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区、职工办事不出厂”的代理目标。
“诺必践、践必果。”今年年初,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海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盛慧琴介绍,不分份内份外,群众所有合理合法诉求都纳入代理服务范围,群众所有的求助事项,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和责任区党员干部联系。对群众需要急办的事项主动承诺即时代理,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郑重承诺解决期限。白甸镇白甸村石某驾驶农用车在邻县姜堰市发生一起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后,吓得手足无措。分工该村的镇政法委员乔爱华主动站出来为他代理损害赔偿纠纷。在派出所、司法所的配合下,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工作,终于达成赔偿65万元的调解协议,做到案结事了。代理制活动实施以来,海安县党员干部代办各类申请事项3.8万件,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53件,代理各类难题352件。
真情的服务,融洽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信任,基层党员干部感慨道,代理群众事务,电话忙了,事情多了,人虽累了,但睡觉踏实了。代理群众事务不仅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果,党员干部也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中切身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冷暖,接受了生动的群众观教育。角斜镇康存根,老伴弱智,女儿去世、女婿出走,只留下3岁的孩子。结对服务的县委610办副主任蒋龙生得知老康家的困境后,随即送去自己的一万元钱作为康家的启动资金,并跟踪服务。通过两年的发展,老康承包了5亩鱼塘,饲养了50头山羊,甩掉了贫困帽子,并翻新了房屋。现在老康逢人便夸,蒋主任就是活雷锋。
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在谈家事中倾听民声,在拉家常中体察民情,在办实事中解决民忧,化解了群众怨气、拉近了干群距离,干群关系正逐步实现由陌生人向熟人,由熟人向朋友,由朋友向知己转变,群众家庭有事都喜欢和党员干部商量,大事都请党员干部到场,难事都找党员干部帮忙。去年,该县26名代理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14名优秀村(居)党支部书记破格入编事业人员,5名敷衍塞责、群众评价较差的党员干部被诫勉谈话。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热心为群众办事,群众替党委政府分忧、支持党员干部工作的良性互动。群众纷纷称赞:党员干部代理制,让我们感到雷锋就在身边。( 张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