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全面创新社会管理
县委书记 单晓鸣
近年来,海安县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我县普法工作连续四届获得全国先进,法治建设水平全省领先,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信访维稳、公众安全感等工作绩效名列南通市前茅。
着眼民生,扎实抓好人本化服务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努力让群众收入更多、安全感更强、幸福指数更高,使社会矛盾不发生、少发生、不积累、不激化。
全方位服务强化民生保障。坚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好民生、民利问题。过去五年里,我县城乡居民收入接近翻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5%以上;城乡养老、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翻番,新型农保覆盖面达98.4%。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今年新增公共租赁房1019套、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50套。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零距离服务加强群众工作。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让全县5000名党员干部成为群众事务代言人、代办人、代理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赴村下访制度,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县信访工作呈现出总量连年下降,信访质效排名连续六年全市第一。
亲情化服务彰显人文关怀。大力推行外来人口“三集中”服务,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县城镇和城郊镇兴建大型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为万余名外来人员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在服务特殊人群上,我县成立了“爱心企业家同盟”,为监外执行的青少年犯提供就业机会;建立了“涉罪外来人员平等保护基地”,为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落实矫正帮教创造条件;建立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为刑释解教、涉毒、涉邪人员提供帮助教育、劳动就业、法律服务、社会救助等服务。
创新手段,着力推行科学化管理
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倒逼我们不能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适应和跟上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化管理的新途径。
注重源头管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县每月、镇每半月、村居每旬组织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严格执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制度。大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稳定隐患。
注重高效管理。以信息引导警务,构建现代智能化管理平台,将打、防、管、控的各种功能集成,提高人员、车辆、房屋等数据信息的综合采集、研判、运用水平。增强科学指挥和精确打防能力。建立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将矛盾纠纷排查、发生、化解情况全部录入、全面掌控,提高大调解工作效能。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充分整合社区管理力量,提高社区管理科技化含量。
注重合力管理。积极筹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将行政服务、信访、大调解、维稳、应急救援、法律援助等部门集中办公,提升管理效能。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孵化新型社会组织,全县注册及备案社会组织达1200多家。大力整合人力资源,实施“红袖标”工程,广泛吸收老干部、保洁员、三轮车主、市容管理员等为治安志愿者,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全县“红袖标”人员达1.1万余人。
把握关键,注重加强法治化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唯有依法管理,才能实现有序管理、长效管理、系统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带好头。坚持县委常委会定期学法、政府常务会会前先学法制度,不断强化行政必依法、年终必述法、凡进必考法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全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全县39个部门、14个镇5710项行政权力全部实现网上常态化运行。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五年保持100%。
强化制度保障促长效。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海安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社会管理创新合成战列为“十二五”期间“七大战役”之一,并制定三年责任体系分解表,将创新重点任务和措施具体明确。县委常委会年初即研究确定在政法委增设社会管理工作科,与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合署办公,县综治委、财政局还专门下发《关于社会管理专业化队伍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
实施实事工程惠民生。从2008年开始,每年实施法治惠民十大工程,先后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依法拆迁、征用土地、劳动者权益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列为法治惠民重点项目,把促进城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法治惠民重点内容。今年,又确立了以民生价格信息公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十大工程,继续在惠及民生上做好法治文章。
高点定位,全面建设和谐化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社会管理也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目标要求的根本路径。
打造安居乐业平安环境。坚持打防控相结合,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为依托,全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平安环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大力构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全县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已全部实现监控点全覆盖。
构建和谐融洽干群关系。不断畅通渠道体察民情,通过领导信箱、网上回帖员、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党代表约见党员、人大代表约见选民、“12345”公共呼叫服务中心、民生“110”等“十大民意畅通渠道”听取群众呼声,让老百姓话有处说、问题有处反映、利益得到维护,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优良的党员风范熏陶、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形成淳朴、诚信、守法、文明的民风。加强普法教育,使全体公民养成崇尚法治、依法办事的习惯;以法治文化节为契机,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两大体系建设,全县机关干部廉政意识和思想作风得到有效转变。